qqqqqq
注册 登录
EN | CN
  • 首页
  • 论文提交
  • 论文浏览
  • 论文检索
  • 个人中心
  • 帮助
按提交时间
  • 1
  • 1
  • 3
按主题分类
  • 5
  • 3
  • 2
  • 2
  • 1
  • 1
按作者
  • 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按机构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当前资源共 5条
隐藏摘要 点击量 时间 下载量
  • 1. ChinaXiv:202503.00118
    下载全文

    从概念识别到自动化测量: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国家刻板印象评估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提交时间: 2025-03-11

    王艺霖 赵楠 朱廷劭

    摘要: 本研究以国家刻板印象为例,探索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心理指标评估方法,实现从概念识别直接到自动化测量的完整流程。研究一基于大语言模型提取自由描述文本中的国家刻板印象内容,并结合文本挖掘方法,再次通过大语言模型归纳出国家刻板印象的跨文化核心维度;研究二进一步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了国家刻板印象自动化维度测量模型,并检验了模型的性能。结果显示:(1)大语言模型揭示了国家刻板印象的五个跨文化核心维度:文化丰富性、发达进步、强权威胁、社会平等、专制独裁;(2)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自动化维度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和重测信度。本研究提出了大语言模型评估(LLM Rating)方法,为心理学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跨学科角度,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同行评议状态:待评议

     点击量 1843  下载量 480  评论 0
  • 2. ChinaXiv:202301.00197
    下载全文

    基于词嵌入技术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提交时间: 2023-01-30

    包寒吴霜 王梓西 程曦 苏展 杨盈 张光耀 王博 蔡华俭

    摘要: 词嵌入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核心理念是根据大规模语料中词语和上下文的联系,使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提取有限维度的语义特征,将每个词表示为一个低维稠密的数值向量(词向量),以用于后续分析。心理学研究中,词向量及其衍生的各种语义联系指标可用于探究人类的语义加工、认知判断、发散思维、社会偏见与刻板印象、社会与文化心理变迁等各类问题。未来,基于词嵌入技术的心理学研究需要区分心理的内隐和外显成分,深化拓展动态词向量和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如GPT、BERT)的应用,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建立细粒度词向量数据库,更多开展基于词嵌入的社会变迁和跨文化研究。

    同行评议状态:待评议

     点击量 6857  下载量 1901  评论 0
  • 3. ChinaXiv:201811.00122
    下载全文

    如何做一个道德的人工智能体?心理学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提交时间: 2018-11-27

    喻丰 许丽颖

    摘要: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道德困境,如何做出道德的人工智能体(如道德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了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视角探究了人工智能体是否可能被赋予道德地位、被如何赋予何种道德地位;人工智能体是否需要及需要何种道德能力;人工智能体如何获得及获得何种道德规则;人工智能体能够如何深化人类对于人性、关系以及多样化的道德理解等多种问题进行了回答。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出发,切实回答如何做出道德的人工智能体的疑问,期望对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研究提供道德心理学智慧。

    同行评议状态:待评议

     点击量 7279  下载量 3100  评论 0
  • 4. ChinaXiv:201805.00175
    下载全文

    基于微博大数据分析的未成年期遭受性侵对女性受害者心理影响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5-21

    万文雨 孙玖陌 刘洁含 杨舒雯 朱廷劭

    摘要: [背景]童年性经历对一个人身心的不利影响是持久的。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微博大数据心理计算模型来探究儿童期有性虐待经历的成年人(CSA组)与无此经历的成年女性(对照组)在社会态度、幸福感、心理健康在内的心理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在新浪微博上收集了46名受害者(全部是女性)和46名非受害者(与CSA组别的性别匹配),爬取所选用户的全部微博,采用微博大数据计算模型来计算其在各项心理特征的得分。[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社会态度、幸福感、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两组在微博行为特征上存在差异。与非受害者相比,受害者在抑郁、压力等健康特征得分较高,在生活满意度、自我接纳等心理特征得分较低,但都未达到心理疾病诊断等阈限临界值。[局限]基于微博大数据模型与用心理测量量表测的的社会态度、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无法完全等同,不同完全替代严格的心理测量。[结论]童年期性情经历对成年女性对心理特征有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足以达到患心理疾病的阈限标准。

    同行评议状态:待评议

     点击量 14021  下载量 4386  评论 0
  • 5. ChinaXiv:201709.00019
    下载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与合作交往模式探究: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心理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3-15

    吴胜涛 周阳 傅小兰 刘晓倩 刘天俐 朱廷劭

    摘要: 理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民心特点,并找到有效的合作交往模式,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问题。但是,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且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如原苏联影响、欧美国家殖民、宗教传统等)异常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该研究结合文化心理学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社交媒体Twitter数据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自我表征特点(独立性或个人主义),并建立自我表征与社会信任(普遍信任、特殊信任)的预测模型,以探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合作交往的行为模式,即:自我表征是独立,还是互依;人际关系偏好是陌生人之间的普遍信任,还是熟人间的特殊信任。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在自我独立性这一个人主义文化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变异,且主要受欧美国家殖民历史和当地宗教传统的影响;此外,针对陌生人、外国人的普遍信任与针对家人、熟人的特殊信任,可以通过个人主义指标来预测。总之,“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产生的海量语料库快速计算其个人主义指标,并以此来建立自我表征与社会信任的预测模型。该研究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的“民心”特点、探索当地合作交往的行为模式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同行评议状态:待评议

     点击量 22287  下载量 4961  评论 0
友情链接 : ChinaXiv PubScholar 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预印本评审专家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6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